70年歲月沉澱 堅持創新研發

  漢辰表業CEO、海鷗表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創越先生

海鷗表始創於1955年,是中國製表行業的開創者和領先者。堅持自主創新研發,致力於高品質機芯研發製造與中國原創機械腕表的研發生產。走過70載的歷程,歷經時代變化,陪伴數代中國人時光,始終參與並見證中國時計的發展,專業記錄中國時間。

5月份,在海鷗表香港新品發佈會中,我們採訪了漢辰表業CEO、海鷗表業董事長兼總經理徐創越先生,作為海鷗表的舵手,徐創越先生富有冒險和開創精神,不拘泥于傳統,分享在品牌運營和跨界創新方面的發展和策略。

 

積極開拓創新  提升企業競爭力

中國製表要在全球競爭激烈的鐘錶界提升市場競爭力並不容易,鐘表行業需要技術創新,開發新品,而品牌持續發展需要的重要因素,就是時間, 足夠長的時間。

技術及產品的研發是提升競爭力的必要條件,海鷗擁有70年深厚的技術研發底蘊,支援機芯基礎技術研發, 開發新產品,無論在機芯技術,腕表外觀,到腕表製造材料,均以消費者的喜好為依據。

海鷗致力推動標準化的基礎機芯研發, 提升機芯產量、性價比、品質、及其應用性和穩定性。

改進基礎機芯過程需要時間沉澱,首要是提升及改善生產設備,如自動化及高精准度的設備,第二是材料,海鷗全資收購了一家煉銅材料公司,為產品提供製造機芯夾板的材料,海鷗基礎技術扎實,機芯百分百由自家製造, 也有部份供應給外國品牌的機芯廠。

海鷗機芯年產量達200萬隻, 供應給其他腕表品牌使用的機芯達160萬隻, 外銷以基礎機芯為主, 高複雜功能機芯只供海鷗腕表使用。

海鷗表 “龍首磬音”陀飛輪、萬年曆、三問三合一機械腕表

 

成立科創中心 培育人才

國內鐘表業在材料及生產設備與外國的差距已經逐漸縮小,目前欠缺的是市場發展及使用產品後的資訊回饋; 另外是人才培育, 機芯需要持續改進, 過程中需要大量人才鑽研改進每一道工藝或工序。海鷗去年于天津成立了科創中心, 以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為核心,綜合提升企業競爭力,致力於機芯開發及技術改進,培養產品設計師。

為邁向頂級機械製表領域, 人才建設、技術及生產設備的發展及培育同樣重要, 海鷗將會引入及培養更多的人才, 包括腕表外觀設計, 創意策劃, 材料研發, 工具研發多方面的人才。近年來, 海鷗在產業鏈上有上下游的收購, 如冶煉廠和電商的運營公司。另一方面, 海鷗也非常積極幫助新興獨立製表人,協助解決生產及設計方面的困難, 推廣中國製表業, 達至「讓世界愛上中國表」的使命。

 

「一顆中國芯」

海鷗表超過99.99% 的產品均使用自家研發的機芯,只有少量及個別客戶特別訂製的腕表使用外國機芯。

徐總表示未來自家機芯會從零件材料及功能兩方面進行改進; 如在2024年推出首枚自主研發的矽遊絲機芯腕表,創新零件材料的應用– 矽遊絲, 提升基礎陀飛輪機芯的穩定性及精准度。功能方面, 將中華文化、中華曆法與現代計時結合研發新機芯。基礎機芯方面朝縮細大小及纖薄方向改善;複雜機芯則從穩定性及在基礎機芯上加模組方向邁進。

海鷗表大國工匠系列璣鏤紋矽遊絲陀飛輪機械腕表

 

國內和海外營銷策略

隨著互聯網發展,資訊流通,環球表迷均有共通性—–追求產品外觀設計必須個性化,具備品牌DNA。國內市場表迷追求產品多元化及豐富的產品款色; 但國外市場表迷則更注重產品特色。所以在資源分配上,海鷗會將具品牌DNA及特色的系列集中在海外推廣。基礎款,針對大眾消費者市場,以量為目標。高複雜功能腕表走中國文化路線, 目標面向腕表收藏家。

海鷗新產品均有強烈的中國文化色彩,不論在國外或國內的市場均非常受表迷歡迎,但因供應量不足需要長時間輪候。

海鷗表大師海鷗系列“三足金烏”三問報時金雕動偶腕表

 

中國制腕表 邁進中端市場

從前, 傳統零售商覺得中國表應該主推低價位(約一至兩千元間)腕表,海鷗在剛開拓市場時也受這個印象影響, 在滿足零售商要求低價位表款的同時,強烈建議加入一些高價位及具品牌特色的表款豐富產品款式。現時, 海鷗品牌在港幣1萬到5萬間的價位腕表 如 陀飛輪, 計時碼表, 中華年曆動偶腕表等漸漸被香港表迷喜愛 某些個別表款如追針計時收穫了超過100只的預訂。

15.05.2025 Ling Tsang

您可能感兴趣的

相关视频